第(3/3)页 “成!” 张应泉心里又在琢磨着,水力纺纱、织布,最重要的还是造枪,他已习惯跳跃性思维。 现实让张应泉回过神来。 “银子,银子!少掌柜花钱如流水,这哪成?”项纤云这两天,天天念叨。 “我明天去一趟县城,找詹家结点款回来,不够再借点。” 张詹两家是表亲,詹家掌柜詹余庆,是张应泉的叔辈,其实论岁数他比张家大哥只长出五岁,今年四十有二,算是壮年。 “听说前些时山里闹匪?”张应泉一进门,詹掌柜就急切地问。 “有惊无险,不提也罢!”张应泉把带来的三支千里镜和一大包火柴往桌上一放:“老表们都来眈一眼这个新鲜物件!” “哟!好东西。千里镜,我们那只海船上有,都开裂了还在用,你这里竟有三支,还是崭新,哪来的?” “自己做的,去杭州上柜试试,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今后可批量供货。” “这也会做?真行!” “这是火柴,看哈!” “嗤-!” “嘿!洋火?怎么捣鼓出来的?”跑过外洋码头的人认得出来。 “这东西便宜,我估摸着,一个铜板一盒就行,销路不会差,能赚!” “这民用品,关键在量大,一个铜板两盒也赚大发了!” “有多少?还是那话,詹家包销,尽管发货来,不行我安排车辆定期去拖。” “关键是手头周转不灵了,特来求救。” “嗨!你爹比你利爽,先支!多呀少的回头再算。” “那就……。” “老爷!老爷!二少爷出事了?” “什么事?在那里?” “在官府。” “啊!” “……” “老爷,老爷,不好了!” “叫魂啊叫,正说着哪!” “不是,老爷。衢州柜上来人报信,山匪劫货,二郎他们被绑票,这是信,看信!” 全凑一在一起,张应泉也正好赶上,真是应了那句:祸不单行! 詹家第一次大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