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什么最重要?人才!-《无限万象通明录》


    第(2/3)页

    “算了!”陈安平挥了挥手,“你还是去参加两弹一星计划,在试验场被原子弹辐shè死算了!”

    “这个计划还需要我?”孙瑜深表怀疑。

    “我们说正事吧!”陈安平整理了一下说道,“你有没有考虑自己后续的工作?”

    “继续造飞机啊!”孙瑜理所当然地说道,“现在只能说是在培养人才,等到建国之后,有必要将哈飞的人才分拆成几个部分,设计和建造不同类型的飞机满足国防的要求。”

    陈安平点了点头,“这也是一个方面,对于培养人才你有什么计划?”

    孙瑜有些茫然,“你的意思是成立航天航空大学?”

    陈安平挥了挥手,“这是rì后的计划了,当前,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孙瑜陷入了思考之中,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地涌入他的脑海,他愕然的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被工作给驯服了,一直以来,困扰他心中的不安全感和疏离感此时此刻居然消失掉了在这个时候他居然想起来自己是一个无限世界的参与者,并且在这个时候已经虚掷十来年的光yīn。

    这么说我已经三四十岁了?孙瑜想到了不想干的事情。

    陈安平这个时候说话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鉴于我们在飞机制造上已经走在了前面,所以我想把航空工业局的架子先搭起来。随即他又补充道,这是我的意见,但是征询了zhōng yāng,zhōng yāng表示同意。”

    孙瑜有些木然地看着陈安平。

    “何长工同志被派来担任这个局长,段子俊同志担任常务副局长主持工作,你担任总工程师,吴大观同志担任你的助手。”

    听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孙瑜咽了一口口水。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工作诚然是培养人才,但是仅仅依靠实践和培训还远远不够,”陈安平想了想继续说道,“我已经向zhōng yāng打报告申请建立国家科学院了,航空航天这一块架子要先搭起来,主要由你负责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了,接下来要想办法在哈飞先成立一个研究所,招一些学生,按照研究生院的规模开始搞。”

    “你的意思是我就是新中国第一批院士了?”孙瑜有些激动了,“那以后我的照片是不是就挂在北航的墙上了?”

    “现在应该叫做学部委员,”陈安平对孙瑜的激动有些不明所以,“院士的话除非你愿意在这里待到80年代学部委员制度改革成为院士制度。”

    “不管怎么样,我的名字就算是写在了新中国的历史上了。”孙瑜感叹了一句,“也不枉费我天天通宵通宵地看资料学习了!”

    陈安平撇了撇嘴,“总之,在航空这一块,你要帮我撑起来。”

    “撑起来?”孙瑜看着陈安平。

    陈安平毫不掩饰地说道,“目前zhōng yāng在西柏坡正在着手筹备新zhèng fǔ的建立工作,新政协也正在组建中,我当前要抢得一个先机。目前我们的重工业只有你插手的航空工业,和苏联合作,是最有经验和成果的,而这个经验和成果又是在我的领导下完成的,所以,建国之后的主要的重工业的建设舍我其谁这个效果一定要达到。”一边说着陈安平一边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孙瑜。

    孙瑜对于陈安平的期待的反应有些迟钝,“这个成果不是在林罗两位领导的支持下完成的吗?当然,还要感谢党zhōng yāng的大力支持。刘陈高三位领导到苏联谈判,推动了这一进程,也有他们的功绩……”看着陈安平的眼睛,孙瑜说不下去了。

    “够了,”陈安平有些郁闷,“你难道就不能够当一个纯粹的技术工程师吗?这么会拍领导的马屁,难道我要告诉你在推动党zhōng yāng作出决策的时候我出了多少多少力吗?”

    “当然,主要的功绩都是陈部长的!”孙瑜坐正了说道,“您是直接决策者和负责人,但是我老是担心小钱钱不够这件事情,你看看我们现在原材料和航空煤油都要从苏联和国外进口,眼下的中国并不是rì后那个手上外汇太多花不掉的中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