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烟处处胡尘扬7-《无限万象通明录》
第(2/3)页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表扬吗?孙瑜冷眼看着。
李密大概是连自己的感动了,擦了擦眼睛说道,“我听到了云中子道长所谓的仁政,正与密的念头相合,所以邀请云中子道长不吝赐教。”
孙瑜终于有一种哈哈大笑的冲动了。当然,这绝对不是李密在虔诚的信仰道长,只不过是他借着这个机会和孙瑜沟通,想要展现他个人的魅力和思想罢了,就如沈落雁所设想的一样,要借着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声望。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宗教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每朝每代篡位总会搞点童谣或者祥瑞之类的东西,譬如李唐后来高祖李渊就公然宣称自己是老子的子孙,一方面是说明自己不是胡种,另一方面也是借道教的势力。到后面武则天篡唐的时候就信佛了,让和尚出来替自己吹嘘。
孙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旅行,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产生了一些名望,不少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神仙,很多小地方势力在他手上吃了亏,也知道这家伙不是个普通人,于是沈落雁就产生了这样一个计划,如果在己方的阵营中有一个“神父”的角色的话,说不定会极大增加我们的实力,加上按照孙瑜行走的路线估计,他不会绕过荥阳。于是就产生了一开始沈落雁来接孙瑜的一幕。
现在,在孙瑜的面前,李密表现出了足够的礼贤下士和谦虚请教的态度,其目的不言而喻了。
孙瑜要说的话自然不是李密想要听的,他说道,“仁者,人也。所以所谓的仁政就是拿别人当人的政治。皇帝自称天子,若是自矜于自己是天子不当人子,上位者将百姓视为蝼蚁都不是仁政。仁政就是我是人,你们也都是人,既然大家都是人,那么凑在一起一起考虑该如何相处,将自己视为人,将别人都不视为人,或者再相反都不是仁政。”
祖君彦当即扬了扬眉头,似乎想要说话,但是马上又被李密的手势压了回去。
“道长,”沈落雁说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之于人者食于人。”
孙瑜摸了摸下巴,“确实,所以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他摊开了手,“所以你知道的,反之,则会出现什么样子的事情。”孙瑜含笑,当下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不过在孙瑜看来,门阀势力过于强大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对外转移矛盾失败,皇权威力下降,地方势力没有了压制自然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加上流民太多,就成为了地方势力的天然的兵源。李密的瓦岗寨不过是适逢其会,瓦岗寨的领袖们几乎都是原体制内的失败者,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农民革命的领袖,这是因为农民阶级缺乏领导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始终处于文化的弱势,封建社会的教育也不能培养出地主阶级自发地反对者。关于这一点,将时间轴向后推一下,仔细研究一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崛起就能够明白,加以对照就可以对封建社会产生足够的理解。
孙瑜知道自己所说的人政肯定不会符合眼前这些人的胃口,对于地主精英来说,他们对于农民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他们或许会同情贫苦农民和流民的处境,但是绝对不会将其提高到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要不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不会在唐后成为千古名言了。在更多的时候,农民百姓都是如李密这种人手中的工具,被他视为工具,只有和他同阶层的人才会被他视为和自己等同的人类。所以李密从孙瑜的口中听到这样新奇――也不算是新奇,不过是孔子的观点的推广阐发而已,李密自然是没有兴趣的。他更希望谈一谈怎么获取民心,扩充军队,让军队给自己买命等等,最好谈谈天下大势,合纵联横之类的。
可怜孙瑜也算是经历了革命洗礼的人,一肚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思,支队建在连上天才的组织构想,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这些好货都卖不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