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孙瑜同志,你的爱人可以去总部医院工作,那里距离总部不太远。”左参谋长骑在马上和孙瑜说着话,“现在你来了,我们可都指望着你这个工程师啊!” 孙瑜笑了笑,和左参谋长谈起了八路军的作战和新-四军的作战起来。 八路军在华北的发展非常迅速,继在平原地区建立起游击队之后,主力部队也开始向着平原地区挺进了,譬如344旅的杨旅长,就率领了344旅的另外两个团南下成立了冀鲁豫支队,开辟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而日军的目光也同样注视到了八路军的身上,在不久之前,120师才粉碎了日军109师团和**混成第3旅团部分军队在五台县附近的一次联合扫荡。 和八路军相比,新-四军起步就弱得多,并且一开始在发展的思路上就犯有优柔寡断的错误,以至于丧失了扩充的最好时机。而且相比较八路军不受干扰的敌后根据地,处在江浙富庶之地的新-四军一方面受到日军的威胁,另一方面则受到KMT的制掣。 不过左参谋长倒是挺羡慕新-四军在物资获取方面所做的工作,八路军在这方面和新-四军比较完全没有优势。日本人对于北方的商贸控制得很严格,相比较而言,上海及其附近地区的物资获取就容易得多,特别是有陈安平在操持这件事情的时候。 “对了,陈安平同志还好吗?”说着说着,左参谋长主动提到了这个话题。 “很好啊!”孙瑜回答道,想起了自己在离开之前陈安平给自己的吩咐,孙瑜就想说“不能更好了!” “说起来我们当初还在第一军团一起共事过,”左权笑了笑,“倒是粟司令员有些可惜,我到一军团的时候,他们已经组成先遣支队北上了。” “是啊,很可惜。”孙瑜点了点头,先遣支队由当时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指挥,结果最后遭受了惨痛的失败,粟司令员突围之后一直在浙江打游击。 借着这个话题,左参谋长说了和不少日后将会成为历史书上璀璨的名字的人相关的记忆。他的声音低沉但是又有些激昂,说这些旧事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督促自己,战友们的死亡带来的不仅仅是伤感,从某个角度讲,更是一种责任,每回忆一个战友,都把他的一份同样的理想和热情继承和灌输下去。听着听着左参谋长的话,孙瑜觉得自己内心中很多东西都被触动到了。 八路军总部在武乡县东部胚县城35公里的王家峪村,村周围崇山峻岭,沟壑深幽。但是单单从从外表上看,实在是不像一个集团军的军部。守卫虽然也不少,但是似乎并不森严。左参谋长安排了女战士带神乐千鹤去总部医院报到,然后去休息,他把孙瑜的住处安排在总部附近一家普通的农家院子里,到时候神乐千鹤也住在这里。院子里面还住着一户农民,听说八路军的长官要住在自己家,马上开始打扫起房间来。 和左参谋长一起走进了军部的房间,孙瑜的心脏开始怦怦乱跳起来。他将会见到我军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军事家,十大元帅的前两位。这两位老帅,一名在加入TG之前已经做到了一省的陆军宪兵司令、警察厅长等职位,但是怀抱着救国的理想,为了寻找救国的道路,他放弃了自己的原本舒适的生活,远赴异国他乡去寻找救国的主义,日后在最艰难的时候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另一位是最穷苦的出身,遭受了旧社会的一切苦难,为了生活而参军,在获得了团长的职位之后同样为了救国而放弃了在原来阵营里面的一切,投身于革命事业,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就依靠这样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为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两位司令官都貌不惊人,看上去都像是普通的农夫一样,如果不是穿着军装的话。他们没有特别在意孙瑜的出现,和孙瑜简单地握手之后,开始和左参谋长讨论起来这场战斗之后的后续事宜来。孙瑜站在一旁,听着这些最优秀的军人缜密的思维和有力的表达,突然觉得也许内心的坚强和意志实际上是可以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 说了一会儿,朱总司令和彭副司令员又开始向孙瑜询问军械制造的情况,孙瑜简单询问了目前八路军兵工厂的情况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了推理推断,在刘贵福率领的兵工厂技术人员的支援下,克服材料缺乏的问题之后,兵工厂的产量可以达到二十个团每年,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朱总司令和彭副司令都被这个估计吓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