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九章 “双喜”临门-《梦穿清朝之铁铸江山》


    第(2/3)页

    “我和我妻子都没受过洗礼。”

    “没关系,我的孩子,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不因没受洗礼,就被遗忘!”

    “好吧!我该做什么?”

    “来!”

    西式婚礼简单太多,无非都是后世电影中的那一套,一会儿就结束了,让人觉得就是敷衍了事,以至于项纤云还在云里雾里,她拉着张应泉的袖管问:“这就结束了?”

    “在上帝面前,我们已经是合法夫妻了。”

    “我们不是向耶稣行的礼吗?”

    “是呀!”

    “上帝又是谁?”

    “嗯,也姓耶,叫耶和华,耶稣他爹!”

    翻眼。

    老比特摸出两枚铜制戒指,给两位新人戴上,普通到不行的戒指,唯有上面的小十架犹如神在招唤。

    小约翰坐在那架土到不能再土的管风琴前,弹奏着悠扬而永恒的乐曲。

    “有一个问题,我询问过许多清国人,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比特看向张应泉。

    “请说!”

    比特的汉语不行,结结巴巴比比划划,还夹着洋话,讲述了清国人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一个事实,一个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是比特通过观察教区内的信徒才发现,有些教民对上帝不可谓不虔诚,可他们回家后依然会上香拜佛、敬祖,跪佛、道、天地的虔诚态度,与拜上帝一般无二,清国人的传统信仰到底是什么?

    一个好的传教士,首先必须是一个哲学家。

    这个问题不好解释,即便是后世,也是前沿学问。

    “这么说吧!西洋宗教经历过两个阶段,起初是多神教,渐渐演化到一神教。而东方宗教至今还处在多神教的阶段。”

    “不可思议!”

    “其实这样说也不准确,大清国以教化立国,当今社会有一无形的宗教力量,控制着整个国家,包括人民、意识形态、还有文化,甚至是行为准则。”

    “什么宗教,这么大力量?”

    “儒家文化,你也可以看成是儒教。其教义已融化在我们的语言、文字、历史、思想中,非常强大,它已经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不可分割地存在。它比耶稣早诞生五百年,儒教也是一个包容的宗教,所有传入东方的宗教,都在儒教的影响下发生改变,信儒教的人,你可以同时信任何教,不会有冲突,西方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等,在清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伟大的儒教?让我好好想想!”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教民即能接受上帝的存在,又去拜佛祖,甚至也虔诚面对道家阴阳祖先等,这不是多神的体现,而是儒教思想的包容特性的体现。不知我说明白了没有?”

    “有点明白了,我必须观察、验证。”比特点头不止:“年轻人,你比那些官员有见地的多。”

    “有一事。”比特指向约翰“约翰是我的侄子,我没法教他清国文化,我想请你亲自教他,目前只有你能教。”

    “是要随我去山镇?”

    “可以吗?他学过化学,懂医理,会看病,能养活自己。”

    “太好!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张应泉强调道:“在学习期间不得传教!”

    “为什么?”

    “还是刚才的问题,西方宗教具有排他性,会引发问题,只有在融入清国文化中后才可以。”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答应。”

    “一言为定!”

    比特伸出大手,很自然地行握手礼!

    第二天的迎亲队伍中,多了一个蓝眼、高鼻子的鬼佬,都叫他约翰,有人开玩笑说:那是陪嫁品!反正他也听不懂。

    山镇的婚礼与山下一样,繁杂冗长,讲究太多,唯有吃饭、喝酒让人痛快。

    酒后闹新房,又是一件没大没小的乐事。

    闹完新房就没事了?想都别想,乐子在后头,那就是听房。

    山镇上有个闲汉,早年在县里也经历过场面,他给后生们传体会:“知道去妓院最过瘾的是什么吗?哈!偷窥、偷听。真的!不信自己去试试!”

    回房后张应泉掀开盖在项纤云头上的红头布,刚要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