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皇上缓缓的向前行走着,彷佛这一段路甚是遥远,亦或者向前迈着的脚步太过沉重,每迈一步,彷佛脚上都有千斤重一般。 他经过卿慕、卿伦旁之时,望着二人尴尬的淡淡一笑,抬头继续向那责任万金重的龙椅走去,很久很久,也许只是一瞬间,皇上终于走到了龙椅旁坐了下来。 大殿之下的文武百官,纷纷躬身跪拜:“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吧!”皇上缓缓说道。 众大臣纷纷回:“谢皇上!” 皇上望着大殿下众人,叹气一声,转头对德公公道:“亦德,将昨夜越城府五百里加急的奏章,给众爱卿读读吧!” 德公公微微一惊,遂回:“是!皇上!”他遂走上前一步,打开昨夜送过来的奏章,朗声读了起来,片刻之后,台下众官员,脸上纷纷变色。 卿慕也是微微吃惊,想不到此事对泊连国影响如此之大,只怕处置不当,会影响国之根本。 如今,可真是多事之秋,刚刚平定边疆外敌,如今国内又出现连年灾荒,最可怜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只怕衣食无着,想起那些因无食物而饿死的灾民,因没有水喝而活活渴死的百姓,卿慕心中一阵阵的心痛。 试想一下,若不是自己能有此好运,父亲乃是泊连国的大将军,若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遇到这种天灾人祸,恐怕也是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她想及次,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解救万民于水火,替皇上舅舅分忧。 德公公一席话下来,众大臣纷纷议论了起来,有的相互询问,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有的相互交流,如今该如何处置,需要尽快拿出办法,补救才是上策。 众人大声议论着,被一连串轻轻的咳嗽惊醒,抬头望去,皇上望着大臣们又轻叹一声,朗声:“众爱卿,如今我泊连国子民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不知列为臣公,可有解决之法!” 大臣们低头不语,正在思索着如何解决此时的燃眉之急,忽地,传出一声,:“父皇!” 皇上微微一惊,瞥眼一看,正是云王,于是问:“渊儿,你可有良策?” 穆渊侧身走向中间,躬身一拜,:“父皇,儿臣有一些想法,不知道是否能够解决当务之急!” 皇上淡然一笑,:“渊儿,你但说无妨,如今朕就想听听众爱卿的意见!” “是!父皇!”穆渊回道,然后,他低头沉思了片刻,朗声:“如今灾荒已出,当下最要紧的就是要立刻放粮赈灾,否则国家必将内乱。”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若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只怕会奋起反抗,到那时只怕情况会更加糟糕!” 众大臣纷纷点头,:“云王说的是,必须马上放粮赈灾!” 右羿王缓缓摇头,问:“如今江南十六州府同时受灾,受灾面积达千里之多,一时之间上哪里筹备这么多粮食。” 况且眼前最要紧的是,关于百姓的生活水源问题,人三日不吃饭,尚且饿不死,若是三日不喝水,只怕没有什么人能够活下来! 穆渊听见右羿王如此说,无法辩驳,点了点头,转身走回原位。 穆齐向外一步,说:“父皇,儿臣觉得,如今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现在边疆稳定,可以把国家筹措的军粮暂时用来赈灾,其次,发动当地百姓,挖沟引渠,解决水源问题!” 皇上听到此,缓缓点头,觉得此法也许可行,遂:“众爱卿,觉得太子此法是否可行?” 众大臣听到太子说的非常有理,纷纷附和:“太子说的有理,以微臣看定然可行!” “不可!”卿震忽地大声道。 转身走出来,抬头望着皇上,朗声:“皇上,若是贸然使用军粮,如果边疆再起祸事,只怕我泊连国军队将无还手之力,那时,岂不是会更加糟糕!” 众大臣听到卿震将军的言语,觉得他说的也非常有理,纷纷摇了摇头,实在想不出到底该如何是好,大家又沉默了下去。 皇上望着众人,:“老将军,太子,你们先退下吧!” 他低头想了想,又:“朕知诸位爱卿,忧国忧民,始终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一片赤诚之心,朕甚是理解,如今,诸位爱卿,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呢?” 大殿之上一时之间鸦雀无声,皇上焦虑的望着众人,一一看去,忽地看到卿慕向自己眨了眨眼睛。 遂问:“卿慕,你可话要说,你可是我泊连国的小诸葛,若是你都没有主义,只怕这场危机势在无法善了了!” 卿慕淡淡一笑,轻轻用手指放在嘴边,示意皇上先不要说,她又低头思索了良久。 接着走向大殿中央,:“皇上舅舅,只怕卿慕一出口,可能会得罪众位大臣,卿慕还是不敢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