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后路-《刀斧》


    第(2/3)页

    “算了,今天全军休整,骑兵严密监视宣化府敌军动向!”

    赞画司还在完善之中,李现允许这种无伤大雅的小错,反正自己的目的又不是真要轰到天荒地老,能够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就行。

    今天已经是第四天,狄青哪怕是爬,也差不多该到肃州了!

    ……

    距离宣化府西北五百多里的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正在马鬃山山脚下蜿蜒向南。

    这正是狄青统领的迂回奇袭大军,为了保证突击的力量,李现将绝大多数禁军全都让狄青带走了,苏莱曼汗怎么也想不到,占地庞大的删丹河军砦里,连上炮军总共就三万多禁军和一万边军。

    一旦苏莱曼汗领着三十万大军不顾死活地猛攻,留给李现唯一的选择就是退回胭脂山大营或是删丹城。

    他每天在宣化府城外打炮,就是为了给敌军一个错觉,用连续不断的攻击来摧毁支撑敌军进攻的士气。

    成果很丰硕,至少,今天没有炮击的情况下,并没有敌军敢踏出战壕一步。

    ……

    七万禁军,以及轻炮第三、第四军,有惊无险地来到了肃州以北,他们沿着黑河向西,渡过弱水,穿越合罗川地区,在马鬃山前折而向南,直插嘉裕山隘口,这是河西走廊向西的必经之路,唯一的险要。

    嘉峪地区原本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狭长的河西走廊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地势极其险要。

    自从西夏在大宋和高昌回鹘的联合绞杀下灭亡后,大宋和高昌回鹘以肃州为界,宋朝于庆历三年在嘉裕山口修建了一座雄伟的关城——阳关!

    旧时阳关坐落在沙洲敦煌,与古玉门关一南一北,扼守这河西走廊沟通西域的咽喉,无奈沙、瓜二州被回鹘人占据,大宋只得另觅关址。

    为了表达对汉唐盛世的尊崇,赵祯亲自给嘉裕山隘口的关城命名——阳关!

    李现对此不置可否,嘉裕山隘口的关城,就叫嘉峪关不就得了?!

    再有一日,狄青的大军就将兵临阳关城下,阳关失守全因回鹘人乔装商队混进了关城内,半夜突然起事,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这次,宋军将会堂堂正正攻下雄关险隘,狄青也誓要通过这场胜利,回报李现的信任。

    二十一日晨,冬日的阳光惨淡地洒在阳关关城之上,阵阵朔风在荒漠中吹起阵阵黄沙,寒冷从守军的衣甲缝隙中钻了进去,即使他们身上都裹着厚厚的皮毛,但面对这彻骨的冰冷依旧无济于事。

    士兵们三三两两围在城墙上的炭盆边抖抖索索地烤着火,军官则窝在温暖的城楼里喝酒,这些日子的后勤补给比之前好上了许多,整车整车的美酒往前线送,作为守军他们可以稍微截胡一些供自己享用,不过也只有军官有这样的待遇,士兵们只能顶着寒风在外面受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