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个让诸葛正我不惜以身为饵,也要尽量保全、并且报以绝大期望的后辈,究竟是谁? 难道真是铁手? 或者说,是那个神秘至极的西席先生? 一个刚进神侯府不过月余的小辈,当真值得诸葛如此信重吗? 连自己都查不出此人的身份来历,诸葛也该无此能力才对,他就这么放心一个陌生人? 虽然感觉有些荒谬,但是想到自己之前在神侯府的所见所闻,赵烈仍是觉得不无可能。 毕竟,那人是一个能够从无到有,开发出一种全新武学,甚至开辟出一种全新武道的天才。 ——若真是如此,那就太有意思了! 看向窗外,赵烈只觉得无比兴奋。 ——诸葛正我,本王就要看看,你到底能怎样出人意料! 自离开京城后,便一直翻山越岭,专挑人迹罕至之处行路的铁手和徐行二人,暂时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铁手也在这一路上,再次认识到了,徐行对武学的痴迷程度,究竟到了怎样的地步。 徐行甚至夸张到每走一段路,便要换一种轻身武学,好似在这位西席先生看来,这漫漫几千里长途,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武学试验场。 铁手甚至就没看到徐行真正意义上地歇息过——他哪怕是停下步伐,也在练功。 虽然铁手亦是性情坚韧,练功刻苦之辈,可在徐行这种日日练、时时练,好似从不放松,永远全身贯注于武学的武道狂热者面前,仍是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铁手也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这句话在徐行身上,体现得是那么贴切。 徐行这个名字显然是取得大错特错,甚至是截然相反,而“疯魔”这个外号又是如此契合。 铁手甚至没有在徐行眼中,看到过哪怕一丝一毫的疲惫。 好像研究武学本身,对他来说,就是天下间最有趣、最好玩,也最值得奉献生命和精力的事。 从京城到大理,足足有四五千里路程,若是翻山越岭,不沿官道而行,路程还要更远上数成。 这一路上,由北至南,气候环境更是各异。 根据地形地势、天象变化、林木生长情况的不同,徐行至少已换过数十种轻身功法,力求每一种功法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最好选择。 这种练功方法,铁手是闻所未闻。 但他身为捕快,本就要经常奔波于天下各处,很快也跟着徐行学了起来。 就这样,两人一路翻山越岭,便从京城直接赶到大理国附近。 等来到城镇地带,他们才真正知道了诸葛神侯在京师,究竟做了什么事。 听到诸葛正我威凌太师府的壮举后,铁手也觉得有几分胸怀激荡,钦佩道: “世叔年纪虽大,且颇历世事,却是意气不老、志气不老,颇令人羡慕。” 铁手虽然一向被诸葛正我评价为“四大弟子中最能成大器者”,可他却总因自己太过老实敦厚,学不来世叔的潇洒意气,而深感困扰。 如今见诸葛神威再展,令京师上下噤声,他自是颇为羡慕。 可一路走来,都显得极为兴奋的徐行,此际竟然没有太多表情,他只是往京师方向看了一眼,便再次往前走去。 ——再往前,便是大理国边境。 “铁兄,走吧,别让诸葛先生久等。” 当铁手震惊于诸葛的壮举时,徐行却已经体会到诸葛此举背后的深意。 这位一向韬光养晦的神侯之所以如此张扬,只不过是想吸引蔡京等人的目光,为他徐踏法尽可能地减少麻烦,让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真形法体”。 可这么一动,诸葛正我今后将要面对的明枪暗箭、风刀霜剑,却要比以往更多上数倍不止。 徐行自然能够从中诸葛正我此举中,感受到老神侯从不曾说出口的殷切期望,以及那片至诚的拳拳之意。 所以,他已不打算浪费任何时间,尽快完善“真形法体”,以便早日回到京城,与诸葛并肩作战。 第(2/3)页